近日,人民代表报发表文章《以立法性决定强化中心城区建筑风貌管控》,关注丽江地方立法工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国家有关加强城市规划及建筑风貌管控政策规定,建设高品质城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保持丽江城市建筑风貌,彰显本土建筑特色,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作用。丽江市人大常委会在《丽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丽江市中心城区建筑风貌管控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制定过程中坚持“小快灵”的立法理念,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守正创新探索通过决定方式立法,通过全过程提前介入加强“攻关立法”,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坚持具体、全面地落实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立法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将涉及立法的有关工作,立法工作规划和计划的起草、调整,法规的审议修改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法规草案提请表决前的审查等重要事项,都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按制度规定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一切重要立法活动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从“最先一公里”开始,全过程提前介入。为了发挥在立法项目立项上的主导作用,市人大常委会从“最先一公里”提前介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齐头并进的工作方式缩短立法周期。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立法工作领导小组从2022年7月26日召开保持丽江城市风貌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形成《保持丽江城市风貌地方立法工作报告》开始全过程提前介入,提前熟悉掌握立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对调研和起草的针对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等起草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指导,增强立法前瞻性和主动性,减少或杜绝法规草案的盲目性,从而有效整合立法资源,节省立法成本。
一是选题“小切口”,选择中心城区建筑风貌为切入点,不贪大求全,切实适应现实需求。丽江市发展至今形成的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香格里大道为城市中轴的“一轴两核”和“一带多廊”“三中心十二片”为支撑的城市空间格局对丽江古城风貌保护相对较为完整,古城保护、文化传承、风貌延续、高度控制等强化城市风貌保护的规划策略也在实际中得到很好运用。虽然目前丽江城市建筑风貌管控体制运转顺畅、管控效果良好,但是城市建筑风貌保持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管控规定、古城景区及周边风貌保持急需一部地方性法规支撑,丽江城市建筑风貌相关管控的系统性和执法刚性不足、游客和居民对丽江城市风貌保持的期待较高等问题充分反映了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对中心城区建筑风貌加以规范。二是探索创新,采用决定形式立法,务求有实效,解决存在突出问题。面对需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解决当前丽江中心城区建筑风貌存在的突出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领导小组聚焦“效果要灵,为了解决问题而立法”,按照全国人大、省人大对地方立法的新要求,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的基础上,思考能不能改变常规立法形式,以更具有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决定形式进行地方立法。同时,牢固树立小处着眼,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立法观念,选准切口,立准目标,针对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力行开展立法工作,力求实现聚焦准、能操作的立法效果。通过反复讨论、汇报,最终创新按照“决定”形式进行建筑风貌管控立法。
一是鉴于该决定专业性极强,在制定修改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专业的事由专业人士来做”这一原则,如高度、面宽、屋顶、色彩、材质等具体数据和内容都完全来源于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士,市人大常委会更多是从立法技术角度加予规范。同时,为了体现决定的可行性、合法性和适当性,注重处理好宏观与具体、严管与适度的关系,比如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禁止性行为、法律责任、监管监督等方面规定的又较为宏观。通过始终坚持科学立法、专业立法,使修改后的决定更体现立法精神,更符合丽江实际,能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市城市建筑风貌提档升级。二是坚持开门立法、阳光立法、为民立法,践行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通最后一公里,拓宽征求意见渠道。在立法过程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征集社会各方面的立法意见建议,发挥专家学者参谋智囊作用,用足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市人大常委会总共组织开展了16轮座谈交流,委托开展了专家论证、立法听证,征集到300余条具体修改意见建议,并逐一甄别、吸纳,努力实现广泛征集民意、吸纳民智。三是增强刚性约束,对关键条款均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彰显决定的权威性、严肃性,更好地厚植城市文明“软实力”,构筑法治“硬杠杠”。比如决定的建筑高度体量等方面管控是意见分歧的集中点,一部分意见认为,建筑高度体量等宜宏观原则,不宜具体明确;一部分意见认为,建筑高度、外立面、体量、色彩、基础设施等核心和原则性条文必须明确加以规定,决定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按照有利于保持和传承丽江城市建筑风貌的考虑,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对建筑高度、面宽、屋顶、色彩、材质等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以此增加刚性约束,发挥决定的权威性、长期性作用。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